关于“为什么要持美债”:一位业内人士的随想

融资租赁 (1) 3小时前

关于“为什么要持美债”:一位业内人士的随想_https://wap.letulww.com_融资租赁_第1张

“为什么要持美债?”这问题,听着朴实,但要真正说透了,里面的门道可不少。圈子里聊起来,总有人觉得这是个“送分题”,无非就是避险、流动性好、美元霸权之类的老生常谈。但实际操作中,尤其是当你真的要动用大笔资金,或者需要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做出决策时,这几个点真的够用吗?我总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对“为什么”的理解,还停留在课本或者公开报告的层面,离真正的“落地”还有点距离。

浅谈“避险”的真谛

说到美债,第一个蹦出来的词就是“避险”。这确实没错,尤其是在全球经济风雨飘摇的时候,美国国债,特别是短期国债,因为其背后强大的国家信用和极高的流动性,常常被看作是资金的“避风港”。我记得前些年,某个地缘政治事件爆发后,不少客户的第一反应就是把手里那些不那么“稳当”的资产兑换成美元,然后去买短期美债。那阵势,比平时紧张很多。那会儿,不少机构的交易室里,盯着美债期货盘面的,可不止是美国本土的交易员。

但这“避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环境变了,风险的定义也会变。比如,如果美国自身的经济出了问题,或者面临巨大的财政赤字压力,甚至出现债务违约的风险(虽然概率极低,但我们做决策的,总得把各种极端情况都过一遍),那么美债的“避险”属性就会打折扣。我见过有些基金经理,在市场恐慌时依旧不为所动,甚至选择逆势操作,他们看的就不只是“避险”这么简单,而是对美国经济基本面和其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有着更深入的判断。

而且,即使是在“避险”环境下,不同期限的美债表现也可能不同。短期美债的避险属性更直接,流动性也更好,但收益率可能较低;长期美债则可能提供更高的收益,但对利率变动的敏感度也更高。选择哪一种,取决于持有人对未来市场走势的预期,以及自身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这就像你开车,在高速上遇到紧急情况,是踩刹车(短期避险),还是变道(承受一定利率风险换取更高收益),都有讲究。

流动性:不仅仅是“方便买卖”

第二个常被提及的是流动性。美债市场是全球zuida、最活跃的主权债务市场之一,这一点毋庸置疑。你想买多少、卖多少,几乎都能在短时间内找到对手方。这对于那些需要随时调动资金的机构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曾经参与过一些大型资产的配置工作,需要在一两天内完成数亿美元的债券买卖,而且不能对市场价格产生太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美债的流动性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它不像一些小众债券,卖起来可能要折价不少,甚至找不到买家。

但流动性也并非绝对。在极端市场环境下,即使是美债市场,流动性也可能瞬间收紧。我记得2020年初疫情爆发的时候,全球市场一度出现流动性危机,虽然美债作为避险资产受到追捧,但市场上也出现了短暂的交易困难,甚至需要美联储出手干预,提供流动性支持。所以,“高流动性”通常是相对于其他资产而言,并且在正常市场环境下成立。当你需要的时候,它能让你“拎包入住”,但也要知道,这“拎包入住”的便捷,背后是整个金融系统的支持。

再者,流动性也关乎成本。在市场恐慌时,即使能买到,价格也可能被推高。反过来,在市场平静时,买卖美债的价差(bid-ask spread)会非常小,交易成本极低。这种低交易成本,对于那些需要频繁交易、或者持有量巨大的机构来说,是实实在在的收益。我可以告诉你,几万亿的资产,如果每次交易都能省下几个基点,那一年下来就是一笔可观的数字。

美元的主导地位与全球储备货币的逻辑

谈到美债,就绕不开美元。美元作为全球最主要的储备货币,这个地位本身就为美债提供了强大的需求支撑。全球贸易结算、大宗商品定价、央行外汇储备配置,这些无形中都在为美债提供源源不断的需求。简单说,你想参与全球经济活动,你大概率需要美元,而持有美元资产,最方便、最直接的途径就是美债。这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逻辑,美元的强大需求支撑了美债的地位,而美债作为最主要的美元资产,又反过来巩固了美元的地位。

我在和一些国外央行打交道的时候,他们对美债的看法,很多时候就是基于这种全球储备货币的逻辑。他们需要持有相当一部分美元资产来管理本国的国际收支,而美债就是他们最安全、最便捷的选择。即使他们也在分散投资,比如配置一部分欧元、日元资产,但美元资产,尤其是美债,在他们的资产组合里,通常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这个比例很难被轻易撼动。

这不仅仅是“习惯”,更是一种“路径依赖”。改变全球经济体系的底层逻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即使其他货币的发行国想要挑战美元的地位,也需要建立起一个同样高效、安全、全球认可的金融市场体系,而这个体系的建设,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和漫长的过程。在此之前,美债依然是那个“最不坏”的选择。

收益率与投资回报的权衡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美债的收益率。虽然大家常说美债是“避险”的,但它毕竟是一种投资,投资回报是绕不开的考量。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债的收益率虽然不算特别高,但相对于许多新兴市场的债券,或者某些低迷的权益类资产,它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且可预期的回报。尤其是在低利率环境下,即使是2%-3%的年化收益,对于一些保守的投资者或者机构来说,也是一份不错的“安全垫”。

但收益率是会波动的。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美国自身的通胀水平、经济增长预期,这些都会影响美债的收益率。我亲身经历过几次美债收益率大幅波动的时期。记得有一次,因为市场预期美联储会提前加息,长期美债的价格跌得很厉害,收益率也随之飙升。当时,一些投资者因为过早地“押注”收益率会继续上升而买入长期美债,结果吃了不小的亏。这说明,即使是看似稳健的美债,在利率波动面前,也并非“无敌”。

所以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会结合宏观经济分析,对未来利率走势做一个预判,然后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选择不同期限的美债。有时候,我们甚至会构建一些复杂的债券组合,通过对冲利率风险来获取超额收益。这就像玩高尔夫,你不能只盯着球洞,还得考虑风向、草地情况,甚至你自己的击球状态。

风险与潜在的隐忧

尽管我刚才说了那么多美债的优势,但作为一名从业者,我更知道“没有完美的资产”。美债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尽管这些风险的概率可能很低,但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最显而易见的,就是美国自身的财政状况。巨额的国债赤字,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长期来看,可能会对美元的信誉和美债的价值产生影响。虽然目前来看,大家对美国政府偿还债务的能力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但这种信心也是会变化的。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流动性陷阱”的风险。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如果全球对避险资产的需求过高,导致所有投资者都涌向美债,那么即使是美债市场,也可能出现“人人想卖,却找不到买家”的尴尬局面。虽然这种情况非常罕见,但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全球金融市场的冻结,也让我们见识到了流动性风险的威力。

而且,我们也要看到,全球经济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以及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可能会在长期内对美元的中心地位构成挑战。虽然这个过程会很漫长,但我们作为投资决策者,总要为未来可能出现的“黑天鹅”事件做好准备。我见过一些机构,在配置美债的同时,也在积极研究和配置其他类型的资产,比如一些黄金、大宗商品,或者一些高评级的主权债券,这都是为了分散风险,为未来可能的不确定性做对冲。

总结:一个动态的判断过程

所以,“为什么要持美债?”这个问题,答案并不是简单几个词就能概括的。它是一个基于对全球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地缘政治以及投资者自身风险偏好的动态判断过程。我个人的经验是,美债在可预见的未来,依然会在全球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避险属性、高流动性以及与美元的深度绑定,是其他资产难以替代的。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地“持有”,而是要理解它背后的逻辑,关注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

毕竟,我们做投资,不是为了“持有一件东西”,而是为了通过持有它,来实现我们的财务目标。而这些目标,就像是不断移动的靶子,我们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姿势和策略,才能射中它们。美债,只是我们手中的一把“弓”,而真正的智慧,在于如何用好它,以及知道什么时候该换一把“弓”。

下一篇

已是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