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季度最重要?一个老兵的视角

投资管理 (2) 17小时前

哪个季度最重要?一个老兵的视角_https://wap.letulww.com_投资管理_第1张

“哪个季度最重要?”这个问题,听着简单,其实里面门道多着呢。很多人一听,脑子里可能立刻就蹦出“第四季度”、“年终冲刺”之类的词。没错,那确实是个兵家必争之地,但说它是“最”重要,我个人觉得,有点过于绝对了。

季度的“重要性”是相对的

我做了这些年,总结下来,哪个季度“最重要”,其实跟你做的是什么生意,你的业务模式,甚至你当下处于哪个发展阶段,都有关系。就好像问“哪个季节最适合旅行?”,夏天可以去海边,冬天可以去滑雪,春天赏花,秋天看叶,每个季节都有它的风景,都有它的“重要性”。

打个比方,做快消品,可能每一季度都要拼命推新品、抢占货架,客户的需求是持续性的,没有哪个季度能真的“躺平”。但如果是做那种大型项目,比如工程建设,或者某些需要提前布局的大宗商品交易,那么前期的立项、审批、合同签订,可能在某个特定的季度集中爆发,那个季度对项目的生死就至关重要。

我们之前有个客户,做的是教育培训,主要面向中小学生。他们发现,虽然全年都有招生需求,但暑假和寒假这两个季度,因为学生放假时间长,家长也愿意投入更多时间和金钱在课外提升上,所以这两个季度的营收占比会明显提高。对他们来说,这两个季度无疑就是“最重要”的。

第四季度:黄金时期,也是风险期

当然,说起“重要”,第四季度肯定是绕不开的。特别是零售业,像双十一、圣诞节、新年促销,这些都是全年zuida的消费节点。很多公司把全年业绩的很大一部分都押注在第四季度,从产品备货、营销投入到人员配置,都是倾尽全力。

我们当年也经历过,为了第四季度,提前几个月就开始准备,市场部、销售部、供应链,所有部门就像上了发条一样。有一年,我们一款新产品在第三季度末上市,市场反馈非常好,大家信心爆棚,觉得第四季度肯定能大卖。结果呢?临近第四季度,供应链那边出了点状况,原材料供应不稳定,产能上不去,眼睁睁看着市场需求却满足不了,那滋味,真别提多难受了。这事儿也给我们上了一课:第四季度的“重要性”,也意味着它承担的压力和风险是巨大的。

你不能光想着那个“收割”的季节,前期的“播种”和“耕耘”才是基础。如果前三季度的数据不好看,或者市场反馈平平,就算第四季度促销力度再大,也很难力挽狂澜。所以,有时候,第三季度的布局、第二季度的用户积累,甚至第一季度的战略方向,都可能在无形中决定了第四季度能走多远。

第一季度:战略定调,全年风向标

我个人特别看重第一季度。为什么?因为它决定了这一年的基调和方向。你看,很多公司会在年初制定年度计划,确定核心目标,然后资源分配也在这时候初步落地。一个好的第一季度,能为全年打下坚实的基础,带来积极的 momentum。

反过来,如果第一季度就开局不利,无论是产品推出受阻,还是市场反应冷淡,那种“慢热”的惯性会非常大,想要在接下来的季度里追赶,难度不是一般的大。我们曾经有过一个项目,因为一些内耗问题,第一季度的启动非常缓慢,各种会议、审批拖拖拉拉,结果全年都显得非常被动。

而且,第一季度也常常是公司进行战略调整、优化内部流程的好时机。春节假期过后,大家也比较容易接受新的变化。如果这时候能把团队的士气鼓舞起来,把关键项目启动好,那么这一年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第二季度:承上启下,关键的“小高峰”

我把第二季度称为“承上启下”的季度。第一季度的战略在这时候开始全面执行,很多项目进入了关键的执行阶段。同时,它又是在为下半年的冲刺做准备。如果第一季度打得不好,第二季度就得拼命弥补;如果第一季度还不错,第二季度就可以巩固成果,为第三、第四季度的爆发积蓄力量。

很多行业,第二季度也会有一些季节性的需求,比如旅游业的“五一”小长假,或者一些农产品在这个季节集中上市。对我来说,第二季度更像是一个“稳定”和“推进”的季度,它考验的是团队的执行力,能不能把年初的计划一步步落实到位,并且在高强度的运转中,保持住节奏。

我还记得有一次,我们公司某个产品的核心功能在第二季度上线,但因为之前的测试不够充分,上线后出现了一些比较严重的用户体验问题。那段时间,产品和技术团队加班加点,一边修复bug,一边安抚用户,真的是一场硬仗。虽然最终解决了,但那也让我们意识到,第二季度的“稳定”和“高质量交付”同样重要,甚至比单纯的销售额数字更能体现一个团队的成熟度。

第三季度:蓄势待发,也是“试金石”

第三季度,很多人可能觉得它是个“过渡期”,在第四季度大潮到来之前,显得有些平淡。但我恰恰认为,第三季度是“蓄势待发”的关键时期,也是检验前期工作成果的“试金石”。

你想想,很多公司的年度目标,到第三季度就该看一个大致的轮廓了。这时候,你应该能看出哪些策略奏效了,哪些需要调整,哪些部门表现出色,哪些需要加强。如果第三季度的数据依然没有起色,那么即便第四季度有再好的促销活动,也可能只是饮鸩止渴。反之,如果第三季度已经有了不错的增长势头,那就能非常有信心地迎接年末的挑战。

我们公司在某一个年度,第三季度开始尝试一种新的用户获取方式,之前没怎么做过,风险不小。但我们评估后认为,即使这个渠道效果不佳,对整体第四季度业绩的影响也是可控的,而且如果成功,能为第四季度带来新的增长点。结果,第三季度这个新渠道的效果超出了预期,为第四季度的爆发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这事儿也让我觉得,第三季度不应该只是“等待”,更应该是“主动出击”和“优化调整”的阶段。

总结:没有“最”重要,只有“最合适”

所以,回到“哪个季度最重要”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没有绝对的“最”重要,只有“最合适”。适合你的业务节奏、最能承载你战略目标的那个季度,就是你当前最应该投入、最应该关注的季度。

如果你做的是周期性强的产品,那么那个迎来销售高峰的季度自然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是技术驱动型企业,新产品发布、技术突破的季度可能更关键;如果你刚开始创业,每一个季度都可能因为资源、团队、市场反馈的不同,而呈现出不一样的“重要性”。

最怕的是,我们总是盯着第四季度,忽略了其他三个季度里隐藏的机会和风险。把全年看成一个整体,每个季度都有自己的使命和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更稳健、更可持续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