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长为什么辞职?” 这问题,我估摸着身边不少做金融这行的,甚至不少客户,心里都嘀咕过。网上搜一圈,各种解读都有,什么“仕途受阻”、“政治原因”、“家庭压力”,听上去都挺玄乎。但站在我这个老银行人的角度看,很多时候,原因没那么复杂,反而更接地气,也更让人觉得无奈。与其说是“为什么”,不如说是“还能忍多久”。
咱先不说那些高层博弈,单说我们基层和中层,尤其是行长这个角色。很多人觉得,行长啊,那就是个“官”,开会讲话、签字画押,风光得很。但你们知道他们每天都要面对什么吗?首先是业绩,这是压在每个银行人头上的第一座山。贷款、存款、中间业务,指标层层分解,压力层层传导。尤其现在这市场环境,存款不好做,贷款难批,中间业务更是卷得厉害。行长得想办法,得求爷爷告奶奶地拉客户,得想各种名目促销产品。有时候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去“冲时点”,或者推一些自己都不太看好的业务,这种滋味,不好受。
再就是合规风险。银行这行业,最怕的就是出事。几年前,我们隔壁支行有个副行长,就因为一个小小的操作失误,导致一笔贷款出了点问题,最后被追究责任,影响了晋升不说,人也憋屈坏了。现在的监管越来越严,什么反洗钱、反恐融资、消费者权益保护,每一项都得抠细节。行长得时刻绷紧这根弦,生怕一不小心就踩雷。他们不仅要懂业务,还得懂法律,懂政策,甚至得有点“预判”能力,知道哪些地方可能埋着坑。
还有人力资源这块。行长也得管人。员工的绩效、考核、晋升、甚至日常的情绪管理,都得操心。银行基层现在年轻人流失率挺高的,愿意扎根下来好好干的越来越少。留住人、培养人,这本身就是个大工程。有时候,还得充当“灭火队员”,处理一些员工之间的矛盾,或者安抚那些因为业绩压力而情绪低落的同事。忙里忙外,吃力不讨好,也很正常。
我记得我刚开始接触信贷业务那会儿,还有一股子“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理想劲儿。觉得能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挺有成就感的。但干得越久,越发现,很多时候,现实比你想的要复杂得多。尤其当行长,你要平衡银行的利益和客户的利益,要平衡短期的业绩和长期的风险。有时候,明明觉得某个项目有潜力,但因为一些“不可控”的因素,比如领导的意见,或者当地某些关系,就得硬生生放弃。这种“想干点事”却被现实条件束缚的感觉,真的很折磨人。
还有职业发展天花板的问题。尤其在一些地级市或者县域的支行,再往上走的空间可能就那么几个位置。一个行长,就算业务能力再强,管理水平再高,如果上面没有位置,或者上面的人“盘根错节”,那你只能原地踏步。看着自己一身本领,却施展不开,久而久之,那种失落感会越来越重。我见过不少能力很强的行长,最后就是因为看不到上升空间,选择跳槽去了企业,或者干脆转行。
更别提那些“无效沟通”和“形式主义”了。多少会议,多少报告,多少“学习”,感觉一天到晚都在开会、写材料,真正能去做业务、去思考问题的时间少得可怜。上面一句话,下面就得层层传达,再层层落实,中间走多少弯路,浪费多少精力,谁也不知道。行长作为中间的枢纽,往往是夹在中间最难受的那个人。上面要求高,下面执行难,自己还得担责。
“行长为什么辞职”,这个问题,我脑子里闪过好几个具体的人。有位姓王的行长,能力很强,特别拼,每年业绩都是当地最好的。但他有个毛病,就是不懂得“变通”。遇到不合理的要求,他宁愿得罪人,也不肯妥协。结果,他看好的几个年轻员工,都被挖走了,他自己也因为“不合群”,提拔总也轮不到他。最后,他大概是觉得心累了,就主动辞了,去了个民营企业做副总,听说日子过得挺滋润。
还有一位老吴,快退休了,儿子在国外读书,家里也花了不少钱。他本来想着安安稳稳干到退休,结果因为一个“代销产品”的事情,被上面追究责任。具体细节我不太清楚,但大概是产品出了问题,客户投诉,上面要找个人担着。他觉得委屈,觉得自己也是按流程操作的,只是没料到会出这种事。最后,他选择提前“内退”,拿到了一笔不多的补偿金,离开了这个他干了一辈子的行业。
我还有个体会,现在的银行,管理层级很多,信息传递不畅,有时候上面一个政策下来,下面执行得一塌糊涂,出了问题,夹在中间的行长就得第一个背锅。就拿“客户经理负责制”来说,本意是好事,但执行起来,很多时候就是一个“甩锅”机制。客户经理做了什么,行长得负领导责任;客户经理没做好,也得让行长去“协调”。这种两头受气的角色,说实话,不是所有人都愿意长期扮演下去的。
当然,也不是所有辞职的行长都是因为压力大或者不顺。也有不少是找到了更好的发展机会,或者因为个人规划调整。但总体来说,银行基层管理者,尤其是支行行长这个岗位,其工作强度、责任和回报之间的匹配度,很多时候是失衡的。很多时候,是靠一种“情怀”或者“习惯”在支撑着。当这种情怀被磨光,或者发现现实的付出与收获完全不成正比时,选择离开,也就不难理解了。
特别是现在金融科技发展这么快,很多业务都on-line上化、智能化。过去那种靠人海战术、靠关系就能把业务做起来的时代,基本上过去了。行长不仅要懂金融,还得懂技术,懂数据分析。但很多老行长,他们的知识结构可能还停留在过去。如果不能及时学习和适应,就会被时代淘汰,那种焦虑感,也是挺要命的。
最后,还是得回到“钱”的问题。虽然银行收入相对稳定,但对比其他行业,尤其是互联网、高科技行业,很多时候,年轻一代的金融从业者,感觉“钱”景并不那么乐观。尤其是基层行长,他们的薪酬可能远不如外面市场上的同等岗位。当一个人的付出和所获得的经济回报不成正比时,职业倦怠是必然的。何况,银行的工作,压力大,琐事多,休息时间也得不到保障,这种情况下,如果薪资待遇不能体现出这份辛苦和价值,选择“行长为什么辞职”,也就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了。
下一篇
已是最新文章